在2015年底鈦白粉市場持續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來鈦白粉價格出人意料的迎來一片“漲聲”。A股為數不多的四家鈦白粉上市公司產品調價公告發到手軟。
證券時報記者對佰利聯(002601)、安納達(002136)、金浦鈦業(000545)、中核鈦白(002145)四家公司的產品調價公告進行梳理后發現:2016年佰利聯共13次上調了鈦白粉產品價格、安納達上調了12次、中核鈦白上調8次、金浦鈦業也有10次左右。
進入2017年,鈦白粉“漲聲”未見平息。1月5日,佰利聯再次宣布公司各型號鈦白粉(包括硫酸法鈦白粉、氯化法鈦白粉)銷售價格在原價基礎上對國內各類客戶上調700元/噸,對國際各類客戶上調100美元/噸。1月10日,安納達也公告決定從2017年1月7日起上調主營產品銷售價格,金紅石型鈦白粉和銳鈦型鈦白粉國內銷售價格分別上調700元/噸和1000元/噸,出口價格上調100美元/噸。
卓創資訊提供的鈦白粉價格行情監測數據顯示,2月16日的鈦白粉價格由年初的14913元每噸漲至16940每噸,漲幅接近13.6%,這還是在春節市場相對冷清的情況下。
供給側改革及日益增長的環保壓力是利好鈦白粉行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華安證券分析師宮模恒認為,鈦白粉行業在2010年之前的高收益吸引了大量廠商涌入,產能無序擴張。2012~2015年新增產能陸續釋放后,鈦白粉價格一落千丈,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
但是近兩年來,由于政府不斷加強供給側改革和環境保護,對鈦白粉行業發布了多項生產規范和指導意見,并對鈦白粉生產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產能標準,在這輪調整中國內退出的產能接近36萬噸。
A股鈦白粉上市公司本身家數不多,隨著行業整合,這些企業有望強者恒強。例如佰利聯在2016年通過定增收購四川龍蟒鈦業100%股權后,累計產能已達到56萬噸/年,成為亞洲第一、全球第四大的鈦白粉生產廠商。
此外,金浦鈦業全資孫公司徐州鈦白8萬噸鈦白粉生產線已于2016年7月投產,總產能增至18萬噸。金浦鈦業已經發布的2016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46億元,同比增長47.36%,實現扣非后凈利潤為4193.34萬元,同比增長456.37%,可見鈦白粉價格的持續上漲和新增產能帶來了積極影響。
不過當期鈦白粉銷售的毛利率17.50%,僅同比增長2.07%,有些令人費解。
對此,在2月15日的機構交流會上,公司高管解釋稱,徐州鈦白于2016年6月份進行轉固,如果扣除徐州鈦白投產后毛利率逐步回升的過程,實際上其母公司南京鈦白(金浦鈦業全資子公司)的毛利率水平要比目前的17.5%毛利率要高。隨著2017年徐州鈦白全面達到實際產能,整個公司毛利率水平還會穩中有升。
機構交流會上,金浦鈦業高管還表示,鈦白粉行業目前在整個全國范圍來講還是過剩的,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關注點。供給側改革會通過市場化手段以及國家安全、環保政策的引導來推進產業整合,淘汰落后產能,保障現有達到國家規范要求的企業優先發展。
根據宮模恒的判斷,目前市場上產能小于5萬噸的企業還有68.8萬噸的產能,未來這部分產能的淘汰可以減少總體產能的20%左右。
不過,由于淘汰落后產能從而推高鈦白粉價格的看法,業內人士還有不同看法。買化塑供應鏈首席戰略顧問楊向宏在其微博中提出疑問,“有鈦白粉生產企業曾為其漲價辯解,講是因為環保督查導致減產所致,可2016年中國鈦白粉實際產量同比大增11%又怎么解釋?”
對于中國化工市場的未來,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新意的觀點:“這些化工原材料生產企業一夜之間‘發現了’他們所隱藏的優勢——行業集中度居然己經這么高!有不少基礎化工原材料生產企業甚至互相使個眼色就可以將價格直接抬起來。他們發現‘犧牲一點點量’將市場價格兇猛的抬起來遠遠好過‘將量做大來獲取一點點利潤’;他們還發現以前那種不少產能過剩的化工原材料靠出口來謀求生存的做法只是‘讓全球其他國家受益、而自己沒有占到任何的便宜’,中國市場已經足夠他們玩了,例如鈦白粉。”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記者朱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