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統計數據,2017年1月我國鈦白粉進口量為17881.872噸,同比增長32.46%,環比減少15.9%,進口前三名地區為臺灣、澳大利亞、德國; 2017年1月我國鈦白粉出口59317.574噸,同比增長14.05%,環比減少4.34%,其中出口前三名國家為韓國、印度、巴西;出口前三名地區為山東、河南、四川。
通過以上海關數據分析來看,之前很多人判斷的出口量會因為與國外鈦白粉價差的消失而大幅度降低,同時因為出口價與內貿價倒掛,會直接影響出口訂單量,但是大家通過海關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到2017年1月份的出口量依然十分強勢,訂單量依然保持較好的量。從數據分析來看正如上篇文章所提及的一樣,國內外鈦白粉行業人員對后市還是保持較為樂觀的態度。
讓我們再看看鈦精礦的海關數據:
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統計數據,2017年1月份我國鈦礦及其精礦進口量254014.47噸,同比增長17.17%,環比增長6.51%。其中進口前三名國家分別莫桑比克56660.14噸、越南38419.1噸、肯尼亞36739.724噸;進口前三名地區:天津、江蘇、河南。
正如前幾天所討論的情況一模一樣,印度出口受阻造成非洲礦和越南礦大幅度的增加進口量,比如第一名的莫桑比克和第三名的肯尼亞都是非洲地區國家。越南鈦礦進口量逐步增加,這也證明了國內鈦白粉廠家在選擇鈦礦方面,已經單純的從鈦原料品質方面逐步轉向性價比方面了,由于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迫使鈦白粉廠家不得不考慮原料成本問題,會直接采購部分價格低的鈦礦與優質的鈦礦進行混礦以降低原料的成本。但是這樣的情況會對鈦白粉的生產造成了一定的壓力,會對鈦白粉最終品質有一定的影響,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和考慮。
總之,鈦白粉的出口依然保持火爆的形式這對國內鈦白粉廠家是非常大的利好,同時近期國外的鈦礦依然會保持上升的勢頭,銷售價格依然會持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