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龍蟒佰利發布2018年年報。報告顯示,2018年龍蟒佰利實現營業收入104.41億元,較上年上升1.7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2.86億元,較上年下降8.66%。
世界鈦白粉工業已有近一百年的發展歷史,它是在兼并、重組和技術進步的競爭道路上發展壯大的。龍蟒佰利表示,我國鈦白粉工業自1956年生產搪瓷和電焊條鈦白粉起步,到現在已有60多年歷史。80年代中期,利用“攀枝花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攻關中取得的硫酸法鈦白粉開發成果,生產裝置和技術水平有所提高,產品品種轉為以生產涂料用顏料級鈦白粉為主。80年代和90年代,全國各地興建鈦白粉廠,但由于生產規模小、工藝技術落后、產品質量差等原因,發展較為緩慢。2000年以后我國鈦白粉工業才得以迅速發展,進入國際鈦白粉市場競爭。2009年以來,伴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帶動鈦白粉市場需求突飛猛進,市場價格快速攀升,吸引社會資本不斷涌入,行業內生產廠商也紛紛擴產,導致2011年以后國內鈦白粉的產能逐年大幅增加,而同期由于我國GDP增速的放緩、國家調整經濟結構,尤其是房地產、涂料等下游行業的需求量增長率逐步下降,導致行業出現普通銳鈦型和金紅石型產品的產能日益過剩,市場價格持續下滑。
根據公告,2016年,在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穩定增長、提質增效、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我國鈦產業開始逐漸走出低谷,觸底反彈,呈現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發展特點,整個產業正向著諸多利好的方面發展。2016和2017年鈦白粉處于景氣周期,產品價格呈現上漲之勢,供應緊俏,庫存大幅下降,年出口量保持著兩位數的較高增速。目前,中國鈦白粉行業已步入發展的新常態,正處于硫酸法鈦白向氯化法鈦白產業轉型升級過程當中,產品質量穩步提升,技術工藝取得突破,與國鈦白粉巨頭的差距逐漸縮小;循環經濟優勢凸顯,許多優秀鈦白粉企業因地制宜,構建出獨特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整體上,產業發展的“量”得到有效控制,“質”在不斷提高,正逐漸由鈦白粉大國向鈦白粉強國邁進。
龍蟒佰利表示,本報告期,公司依托深度融合發展成果,充分挖掘自身技術優勢、國際化市場優勢、質量和品牌優勢、循環經濟優勢、規模化優勢、全產業鏈優勢、信息化優勢,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公司致力于產業鏈轉型升級,努力實現鈦產業一體化戰略目標,通過年產20萬噸氯化法、攀西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高端鈦合金等一列重點項目的建設,打造低成本、全流程氯化法鈦白全產業鏈,推動公司鈦精礦~氯化鈦渣~氯化法鈦白粉~海綿鈦~鈦合金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搶占發展機遇?
此外龍蟒佰利經董事會審議通過的普通股利潤分配預案為: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人民幣現金股利1元(含稅)。文章來源“中國證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