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正在加快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礦業為人類提供基本物質和能源保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長期來看,礦業作為基礎性產業的地位并未動搖,礦業發展的基礎動力依然強勁。面向“十四五”,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礦業正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
站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的關鍵轉折點上,礦業在雙循環背景下必將展現出獨特的發展價值,迎來戰略機遇期。
一、戰略性新興礦產資源將成為行業主角。《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可以預見,隨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迅猛發展,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對于鋰、稀土、鈷、釩、鈦等戰略性礦產原材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進而帶動新興材料礦產消費,為礦業振興釋放出新的潛力。未來戰略性礦產的市場不容小視。
二、智能礦山迎來高光時刻。《建議》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科技創新的加快推進,大數據、互聯網、遙感探測等新技術與礦業交叉融合,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裝備研發應用,使礦業發展新動能日益強勁,為礦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發展開辟了新領域:礦山開采的數字化、智能化。
三、全球礦產資源合作開發將進一步加強。《建議》提到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礦產資源豐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交易活躍,在世界礦業產業價值鏈條中占有重要份額和地位。將礦業作為先導性行業,優先推進我國與沿線國家進行礦產勘探、開采、加工、消費以及礦業投資、交易方面的合作,對促進我國礦業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建設“一帶一路”與建立全球礦業命運共同體的新背景下,我國礦業企業海外合作開發礦產資源仍大有可為。